區塊鏈 — 撼動未來十年新科技之市場動向及企業採用分析

在前一篇文章比特幣 ₿ — 區塊鏈的起源,我們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緣起,而這一篇我們將著重分析區塊鏈技術在全球市場的採用、動向及產業分析 為什麼全球資本競相投資區塊鏈產業 ? 傳統風險投資市場規模及動向分析 KPMG研究報告指(下圖)出全球傳統市場的風險資本投資在2018年達到了$2,540億美元,並且是從2016年開始的連續3年大幅成長,研究也同時指出(下圖)這個動能將持續帶入2019。 對比於傳統世界每年高達$2,540億美元的投資,在區塊鏈世界,2018年的資本投資僅有$24.5億美元,僅有百分之一不到的份額,對於機構投資人區塊鏈是相對的新藍海。 全球資本歷年投資分析 而從勤業眾信(Deloitte)的全球區塊鏈研究報告指出,從全球1,053間公司的取樣研究發現有超過95%公司將在2019年度開始投資區塊鏈,僅有 5%的公司處於觀望(下圖),而這95%將投資區塊鏈的公司裡有高達65%的公司會投入超過一百萬美金在區塊鏈,高達39%的公司將投注超過5百萬至一千萬美金。 這些指標都指出傳統資本投資已經開始將投資觸角轉往區塊鏈產業。 全球企業區塊鏈投資分析 而這95%願意投資區塊鏈的公司有32%(下圖)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帶來更快速的解決方案對比起現存系統,有28%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帶來新的商業模型進而讓公司獲利,有21%認為使用區塊鏈技術能使系統更加安全並降低風險以及有16%認為使用區塊鏈技術將能降低公司成本,這些區塊鏈技術本質帶來的優點也是推動各大產業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動能,因而也間接使得機構投資人開始投入區塊鏈領域。 區塊鏈技術優化原有企業分析 另外從CoinMarketCap數據中(下圖)我們可以看到目前(Jan. 2020)數位加密貨幣的市值已經到達$1,911億美元,這些指標也都顯示出大量全球投資人已經開始進入區塊鏈及加密貨幣領域。 全球十大加密貨幣及市值分析 區塊鏈未來市場及產業分析 在前一章節我們做了傳統風險投資市場的分析及未來動向,我們發現不論是大型風險投資機構或是個人投資戶都開始進入區塊鏈領域,因次這章節我們會著重在區塊鏈未來市場成長及分析。 全球區塊鏈風險資本投入分析 由PitchBook研究報告指出風險資本在區塊鏈的投資金額從2017年的$4.9億美元爆炸性的成長到2018年的$24.5億美元(400%成長)(左圖),而目前在2019第一季度的投資已達到$8.5億美元(超過2017全年投資額),預計2019年的全年投資額將會超過2018,從這裡我們能看到僅管加密貨幣市場在2018至2019面臨熊市寒冬,但資本方投入區塊鏈的資金卻是屢破新高,這也顯示出在熊市中反而加速了區塊鏈的基礎建設投入,因此我們看好在未來1到3年會有大量應用的落地及突破。 區塊鏈全球十大投資 從左圖國際前十大的風險資本在區塊鏈的投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許多傳統大公司已經開始跨入區塊鏈領域,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所建立的比特幣期貨交易和託管平台Bakkt,在獲得美國監管部門批准後,募集了高達「1.82億美元」的巨額資金。而Coinbase則是全球最大合法合規(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法幣交易所,最早由前高盛證卷交易員及airb&b工程師所創立,目前Coinbase 估值達到了 16 億美元,成為虛擬貨幣領域的第一家獨角獸。而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金融界與風險投資界開始進入區塊鏈世界,像是由前高盛副總裁Matthew Goetz領頭,成立的加密貨幣對沖基金Blocktower也已經獲得了$1.4億美金的注資。而R3則是區塊鏈金融聯盟鏈服務提供商,日前國際金融支付網路「SWIFT」已宣布將與銀行區塊鏈聯盟「R3」整合,該項目也獲得了$1.2億美元的注資。上述研究皆顯示出區塊鏈的技術及市場趨勢已經成形且不可逆,因此我們建議在此產業最前期時建立好投資部位以期獲得最佳報酬。 區塊鏈產業分析 那麼在運用區塊鏈技術創新的領域內又以哪些產業別最熱門呢?由InWara的研究報告指出,由2017及2018的ICO全球占比來看,金融服務依舊獨佔鰲頭同時也是ICO數量年化成長率(YoY)最高的領域,而此結果也與上述大型風投資本率先投注在金融服務領域吻合。緊接在後的是交易投資、科技創新以及金融技術創新等領域。 這些產業利用區塊鏈技術上的特性: 分散式網路架構、點對點直接傳輸、群體維護總帳本/資料庫且不可篡改、共識演算法、加密私鑰、價值傳遞等來解決產業舊有痛點或是獲得新的商業模式及創新。 率先運用區塊鏈技術之產業分析 以下目前產業如何用區塊鏈技術解決產業痛點或是增強產業競爭優勢: 金融產業-銀行結清算(Bank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現今全球銀行業的總規模達134萬億,銀行在跨境支付、國際間清算與結算為其業務重要一環,但傳統的銀行進行結算清算所遇到之痛點為: 如果兩家銀行未建立合作關係時,那麼從一方向另一方作跨境支付或匯款就會涉及到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協議)系統的的協作,而在整個過程每一個點對點的結算都需要手續費用且過程繁複冗長,另外由於各交易通信節點銀行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帳本體系,因此在整個過程成會仰賴人員參與而無法達到全自動化。 若使用區塊鏈鏈技術實作結清算系統將可大幅降低手續費用及所需時間,使用相同聯盟鏈之銀行將擁有相同、公開且透明的所有交易紀錄,並且可進行端點對端點銀行的直接結清算而不需再經過SWIFT或是其他中介機構。 金融產業-跨境支付(Cross Border Payment) 由世界銀行研究指出,每一筆跨境支付交易的平均費率為7%,進行國際支付需要經過多個中介機構,過程繁瑣且成本高昂。目前一筆跨境支付交易至少要經過付款方當地銀行、中介銀行、收款方當地銀行,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 若使用區塊鏈的支付方式將有顯著的優勢,勤業眾信(Deloitte)預估以區塊鏈支援點對點的跨境支付將可降低交易成本達40~80%,而平均交易時間將從目前標準轉帳程序的2~3天縮短至4~6秒。 物聯網(IoT) 物聯網是未來的重要發展之一,建構物聯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智慧城市以協助人類進入智慧生活。因此我們希望物聯網的節點被大量佈置在各處,使得我們的生活空間成為智慧體進而使人們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安全、更便利。然而這樣大量節點進入你我的家庭、辦公室、戶外公共區域也造成了極大的安全及隱私上的風險。 而區塊鏈的技術特性能提供更高的安全性、隱私及分散式可信任網路,因此區塊鏈技術將成為物聯網最強而有力的工具並將其安全及隱私提升到更高的層級。 供應鏈及物流產業(Supply Chain & Logistic) 供應鏈及物流產業目前最大的痛點在於需要與大量不同的承包商夥伴共同協作,而每個承包商都有不同的作業系統及帳本,因此在各環節的貨物及貨款交付通常曠日費時,且必須仰賴人工校對。 […]
比特幣 ₿ – 區塊鏈的起源

前言:區塊鏈的起源是來自於比特幣協議,而數位加密貨幣(比特幣、以太幣等)是區塊鏈技術的產物之一。 時空背景回到2008年,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引發了近年來最大的金融海嘯也導致了貝爾斯登(Bear Steruns & Co.)及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的倒閉。這些投資機構不停的將信用及償還能力極低的次級房貸之住房貸款抵押證券,包裝成衍生性金融商品打包分割出售給投資者和其他的金融機構。在這種隱瞞高風險卻不停銷售的行為下當美國房價下跌時,終於造成次級貸款大量違約且無力償還,一夕之間這些衍生性商品失去了大部分價值,大量拋售虧損的連鎖效應也橫掃了整個華爾街。 而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一般認為有:系統風險低估,道德風險、評級機構失職,金融監管缺位等。相關機構的腐敗、違法、不道德行為全都曝了光,也因此讓人們對金融機構失去了信心。如此封閉的金融體制、不透明的資訊、絕對權力的掌握、市場的操控,讓人們開始懷疑對自身資產的掌握及保護能力。大家也逐漸開始暸解到中心化的機構不是完全可信的,任何中心化的機構都存在信任危機及作惡風險,比如銀行為了賺利息可能亂發貸款, 就在這樣憂心忡忡的背景下 比特幣橫空出世了 2008年11月1號,就在雷曼兄弟倒閉後不久,一位署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科學家在網路上表了一篇白皮書《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金錢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提出了一種稱為比特幣的運作協議,這篇短短九頁的技術論文,在現在看來,幾乎改變了數百年來世界金融運作的面貌。 比特幣不受到任何政府及企業掌控,不受到金融體系操控,不論你的地理位置、種族、信仰、所得、國家規模,比特幣只依靠存粹的數學演算法及公開的程式碼,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在全球分散式網路不停的運行,駭客無法進行單點攻擊,而全網攻擊卻又高的不符成本,從比特幣出現到目前的十年間皆無駭客成功達成全網攻擊或是造成資安事故。 比特幣網路目前依然被視為世界上最安全的電腦網路之一。 有了初步的時空背景,我想信大家開始好奇什麼是比特幣?到底比特幣有什麼特色及優勢?我會盡量用白話的方式讓大家都看得懂。在開始介紹比特幣的特色及技術之前,我們先給大家幾個數字讓大家對比特幣有稍微的認識: 比特幣目前一枚價值$12,000美元(2019/06) 比特幣目前市值$2,110億美金 比特幣從今年(2019)年初($3,655)到目前($12,000)的漲幅為+328%, 超越所有S&P 500的股票表現 比特幣在華爾街、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及其他國際大型機構均有大量的合法合規金融商品在進行交易買賣,比特幣已經全球化而不再只是小眾群體。 https://coinmarketcap.com/currencies/bitcoin/ 那麼什麼是比特幣呢?比特幣是一個運行在比特幣網路的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比特幣的特色及其技術優勢(別擔心你一定看得懂) 比特幣網路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式網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節點(即運行比特幣網路之電腦)來共同營運及維護這個網路,也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一台電腦都能隨時隨地加入營運比特幣網路,因此駭客無法藉由攻擊單一伺服器而癱瘓整個網路服務。反之,當Google的企業伺服器遭到駭客攻擊時,全球的Google網路將癱瘓。[白話一點就是比較安全,除非你能同時駭進全球51%運行比特幣網路的電腦,否則比特幣網路將能繼續運行] ( 比特幣網路51%攻擊介紹 ) 比特幣網路使用點對點傳輸技術(P2P, Peer-to-Peer):使用者能在世界上任意兩個端點直接進行資料傳輸或是收發數位貨幣,不論國籍、貨幣及銀行系統,不需中間人及中介服務商,你將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將你重要的資訊及資產直接傳送給對方。舉例,在國外工作的小明以往想將賺到的錢匯回家給爸媽,需要在當地銀行先進行換匯並支付手續費及匯差,當地銀行會再與SWIFT及國際結清算銀行對接並再支付手續費,層層的中間人及服務抽佣及曠日費時的對帳系統都將在比特幣網路內消失。[白話來說就是那些靠轉介你的資料賺取抽佣的服務商在點對點傳輸系統下將漸漸消失,再也沒有層層手續費,匯差及政府及銀行審核刁難] 比特幣網路內的所有節點皆維護相同帳本(即相同的資料庫):因此在比特幣網路內的資料是絕對透明的,沒有人能暗地裡操縱資料來獨厚自身利益。舉例,金融機構再也無法隱瞞且兜售高風險性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保險公司再也無法隱瞞數據而拒絕賠償或是恣意加高保費於弱勢族群。[白話來說就是在比特幣網路內的資訊人人生而平等,個人再也不用擔心資訊的不對稱而成為大企業的待宰羔羊] 比特幣網路內的帳本(資料庫)一經寫入則資料不可篡改:因此沒有任何人能在任意時間內修改帳本,資料的真實性、權威性、可信任性因此建立,中心化機構、企業再也無法操控、隱瞞、修改數據而進行作惡來賺取自身利益。舉例,銷售次級房貸的金融機構無法修改或隱瞞高風險來騙取顧客購買,或是你的供應商再也無法修改或是浮報成本來迫使你支付更高的費用。[白話來說就是在比特幣網路內的資料是可信的,因此你再也不會因為假的資訊而蒙受損失,也不需要公正的第三方來擔保你資料及財產的可信度] 當節點要將新資料寫入帳本(資料庫)時,所有節點皆需運算共識演算法,通過共識演算法驗證後才能將資料寫入帳本,當資料寫入帳本後即無法竄改,且所有節點將會複製並使用相同的帳本(關於共識演算法未來我們會再詳加介紹),因此資料是透明且可信任的。也因為資料需要經過所有人的共識驗證因此能避免單一掌權機構作惡導致人民蒙受損失。 比特幣網路內皆為點對點傳輸,因此每個人皆有屬於自己的加密公私鑰來進行資料或是數位資產的接收及授權傳輸,此舉重要的意義在於還權於民,擁有密鑰即擁有自身資料及數位資產的絕對所有權、掌控權。舉例,在集權的國家政府將無法任意的凍結、查扣人民的財產。再舉例,若你擁有比特幣錢包的電腦或手機遭惡意偷竊後,當竊賊沒有你的密鑰時,他們將無法取得你的私密資訊及數位資產。[白話來說只有我自己能掌控屬於我的私密資料及數位資產,沒有任何人能影響或是竊取(除非該人擁有你的密鑰)] 而上述的技術及特色也是區塊鏈的重要環節,相信到這邊讀者對比特幣的出現背景、特色、技術及優勢都有一定程度的暸解了。接下來你可能會思考:好,技術方面看起來合理我暫且相信,那麼比特幣的價值呢?美金、歐元看得到摸的到且全球通用,股票雖然是電子形式但是有實體公司股權支持,那麼比特幣呢?比特幣的價值怎麼來?為什麼比特幣可以擁有價值?這麼虛擬的東西我去花錢買他會不會變成冤大頭? 價值是什麼?價值如何定義?貨幣的價值從何而來?價值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 “價值是一群人的公允共識,對於一件事或物需要花多少努力及心血去取得 ” 將時光倒轉回我們的起源之初,由於人們是群居動物因此建立社會共同生活,而社會化的架構下也觸始了價值交換的發生。我採集的水果跟你交換打來的野豬肉,我們開始定義、衡量及交換價值。隨著人數增長社區越來越壯大,價值交換的內容也越顯複雜,從水果、花草、獸皮、魚肉、豬肉、建材、石斧、鹽等,簡單的以物易物越顯複雜,沒有一個統一的衡量單位,而交換後的物品也不易保存,因此貨幣系統的概念也漸漸浮現,人們開始使用貝殼、羽毛、寶石、貴金屬等稀缺性物品來進行價值交換。 逐漸壯大的社會裡,人們開始了規模化的經濟,一大袋貝殼、寶石或是金屬等貨幣已經無法滿足大規模(龐大的體積與重量)的價值交換,因此紙幣的概念應運而生。我們開始定義1張紙幣可以買到一盒雞蛋,10張紙幣可以讓建築工人蓋3天房子等等…。跟金屬貨幣不同的地方在於紙幣本身並沒有價值(這裡暫不討論過去金本位的貨幣系統關係)而是人們的公允共識而給定了紙幣絕對價值,同時我們也透過公允共識而給定了不同事、物間的相對價值使我們能透過紙幣進行價值交換。 現代貨幣的價值來自於公允的共識,比特幣也是相同的,從十年前發行之初的不到一美元到目前的$12,000美元都是市場決定出來的價值。比特幣同時也符合貨幣該有的特性 稀缺性:比特幣一共只會有2,100萬枚並以固定的時間產出,最後一枚比特幣將在 2140 年 5 月份產出(總量固定及產出速率定期減半帶給比特幣很好的抗通膨性) 流通性:比特幣採用點對點傳輸技術,流通性比所有當前國際貨幣更為優異,人在柬埔寨的你可以直接將比特幣打給在挪威的友人,但你卻無法在一天內將柬埔寨的貨幣換成挪威貨幣並傳送給友人,而且過程中你將損失高昂的手續費及匯差。 正當性:為了維護貨幣的正當性使其保有價值,貨幣一般由國家政府鑄造,並利用較高端的印刷及防偽技術使得一般人無法鑄造假幣。而比特幣正利用去中心化分散式系統、共識演算法、維護總帳本、不可篡改等技術使得比特幣從上線到現在的十年間是無法被假冒及鑄造假幣,相較於印刷及防偽技術,比特幣的安全防護層是在不同層級的。 讀到這裡我相信大家對比特幣的背景、特色、技術、貨幣以及價值定義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目前你心裡剩下的疑慮因該只有大家對比特幣價值的公允共識有多少?比特幣真的值錢嗎?比特幣真的被大家認同嗎? 除了一枚比特幣被市場認定值$12,000美元之外,世界有許多大型金融機構都開始持有比特幣及買進數位貨幣及資產,當跨國金流公司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當科技產業的領頭羊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來提升核心競爭力,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開始著手撰修數位資產、貨幣的會計準則,當律師事務所及政府開始設立數位資產相關法規,這些指標都指向同一個方向:比特幣、區塊鏈技術、數位資產已經是全球化的現象,這已經是個穩定往前走的趨勢且不會再回頭,就如同當年網際網路的發明到現在日常生活都與網路息息相關一樣。 由全球最大投資機構之一的富達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441個受訪的投資機構中有近6成的投資機構已經開始持有、買進加密貨幣及數位資產→加密貨幣及數位資產的投資趨勢儼然成形 Fidelity report: https://www.fidelity.com/bin-public/060_www_fidelity_com/documents/press-release/institutional-investments-in-digital-assets-050219.pdf […]